当前位置:首页 > 导购 >

突破产业格局-长城与宝马互惠共赢

突破产业格局-长城与宝马互惠共赢

2018-08-06 09:05
  • 宝马
  • 长城
  • 突破
  • 合资
  • 责任编辑:林旭维 来源:车生活网
  • 1.品牌突破 德国当地时间7月9日,中国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宝马控股公司正式签署了合资经营合同。合同规定,长城宝马建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新公司命名为光束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7亿人民币,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投资总额达51亿元人民币,

  • 1.品牌突破

    德国当地时间7月9日,中国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宝马控股公司正式签署了合资经营合同。合同规定,长城宝马建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新公司命名为光束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7亿人民币,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投资总额达51亿元人民币,预计年产量可达到16万台。而这次的合作是国家合资股比政策放开后的首个整车合资项目,同时也是我国首个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资的案例。长城与宝马双方都拥有全球化战略的共同目标,这也是双方达成合作的有力动因。长城汽车拥有丰富的本地化研发、生产、经营资源和优秀的管理文化,而宝马集团拥有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多年海外销售经验。双方都有着彼此所看重的技术、资源和实力,可实现优势互补,平等合作。所以长城将不会成为宝马的代工厂,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合作开发新车型助推新品牌。换句话说,就是即便这两品牌是我们所熟知的合资,但尾盖上标有“长城宝马”的车型,我们也是很难见在路面见到的。

     

    而我们换个角度,从品牌价值来看,即便是长城和宝马股份占比各占50%,长城都会成为其中的赢家。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不得不承认,长城汽车的哈弗系列在我国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尚未在除SUV以外的车型上形成突破。而反观宝马,作为一线豪华品牌,不仅造车工艺和核心技术拥有绝对实力,产品线亦非常丰富。而且就单纯从这次合资的核心而言,宝马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也是全球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像宝马i3,i8以及其他插电混合以及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都彰显出宝马的实力。这次合作势必会把长城的技术层面带来进步,并提升长城品牌的品牌价值。而新品牌“光束”也将建立在更高的起跑线上,有望直接与世界新能源一线品牌形成直接竞争。

     

    2.技术突破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长城已经加速了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并有一定的自主研发基础,比方说位于保定总投资约6亿元电池研发中心:包含电池试制车间、试验中心、分析中心、材料分析中心,目前部分功能已投入使用。除了在国内,长城还在美国底特律、奥地利Kottingbrunn、印度班加罗尔、日本横滨、德国、韩国6个国外地区成立了研发中心,其中奥地利Kottingbrunn目前主要专注于新能源驱动电机及控制器产品的研发,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长城的新能源系列产品实力似乎仍未能与国内一线的新能源品牌作对抗。

     

     

    毕竟目前我国才刚刚更新了对于新能源车型的补贴细则,续航里程的补贴封顶值已经由原本的≥250公里提升到≥450公里,而目前大部分国内一线新能源品牌都纷纷推出500公里左右续航的车型了,反观在长距离续航这方面,现阶段仍处于空白。而在插电混动的范畴,WEY品牌的旗舰车型P8作为插电混动车型的首秀,尽管此前各大媒体试驾过之后对车子的性能还是很认同的,纯电续航也能达到50公里,但要说这是突破仍言之尚早。毕竟长城要创造“全球领先”新能源品牌,仅仅跟上潮流是不够的,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上长城还要进一步提速才行。

     

     

    换句话说,如果现阶段长城可以引入或借鉴到宝马的先进技术的话,长城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就能突破瓶颈。巧合的是宝马和国内知名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在近期也签了重大合作合同,有着密切合作关系,而宁德时代的电池制作工厂离长城宝马新厂之间距离也仅仅只有几十公里,这里做个大胆地推测,要说长城,宝马,宁德时代三方存在共同开发项目也绝非不可能。假如真的能成为事实,长城的动力电池水平将会有质的飞跃,还能省下不少的研发费用和时间。再加上长城具有集中化零配件供应链,在行业内也是有着绝对优势的。和其他品牌不一样,长城的零部件自产化比例非常高,大概达到车子价值50%-60%。而产能也是非常集中,不仅降低了物流的成本,跟供应商沟通成本也会低一些,相信除了长城,宝马也会在这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受益。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长城汽车也是唯一进入国际氢能委员会的中国车企。如今长城就氢能开发项目,已经通过组建世界级专家团队,以及建造最顶级的氢能试验中心,专注于制氢、加氢、燃料电池驱动系统等多方面的技术研发。要知道氢能也非常有可能在未来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能源领域和交通运输领域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假若长城在氢燃料电池领域能形成技术突破的话,毫无疑问将成为国内的龙头,在汽车产品开发上也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3.渠道突破

     

    从销售渠道上,这次合作也会有一定的看点。按照目前的消息,除了mini纯电动会放回宝马品牌的mini品牌经销商处销售外,“光束”品牌的产品在上市之初将非常理性地以现有的长城自有品牌渠道去销售,形式类似于腾势与奔驰的混网模式。而考虑到长城目前已经拥有“欧拉”这个新能源品牌,而“欧拉”公开的R1以及IQ1车型,都是定位在较低的城市通勤车型。以此推断“光束”品牌应该会强化产品力,打造出定位更高的精品, 所以放到“WEY”品牌销售的几率是比较高的。而“光束”在得到一定时间的扶持并走上正轨后,才会考虑建立的单独营销渠道。而除了混网销售,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新品牌增加线上交易,线下交车的模式的可能性也很大。

     

     

    而除了“光束”的销售渠道值得我们关注以外,长城的销售渠道是否能形成突破同样值得关注。其实长城一直都在默默地挑战着海外市场,如今长城已在海外建成并即将投产的国家涵盖了:俄罗斯、印尼、伊朗、越南、埃及、乌克兰、保加利亚、塞内加尔、委内瑞拉、菲律宾、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等12个国家。在其海外发展势头猛增的情况下,长城还与意大利、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苏丹、南非、巴西、泰国、土耳其等7国逐步达成合作建厂意向来开拓新兴市场。但也由此可见,现在长城在海外发展的进程中,大多为发展中国家,而在发达国家的经验几乎为零,这就需要还海外市场已驾轻就熟的老司机“宝马”的辅助了。

        

    就像长城董事长魏建军所说的一样,挑战海外市场,更多的是考验一个品牌本地化的运营和驾驭能力,一方面是如何打造一个品牌,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生产组织和网络,如何融合当地的文化,还有就是如何面对各国各地区的法律法规。比如在美国的产品责任险,这些都是非常大的挑战,一旦产品开发和营销的过程当中有哪些不当可能就会遭到起诉,企业受到的打击会是非常大。但通过这次和汽车界巨头宝马的合作,能把交学费的时间和成本缩短、降低,以便于长城开拓更多高端市场的销售渠道。当然了,这次的合作受益的肯定不止是长城,通过长城这个国内最强民营自主品牌的帮助,也有望让宝马在新能源领域领跑BBA品牌,但一切都还要往后看,毕竟销量才是王道。

     

    4.格局突破

     

    其实根据近几年长城的动作来看,我们不难看出长城对于提升品牌价值以及走出国门的渴望。这次长城与宝马的合作,最终目标就是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产品和品牌,而并非让长城在国内成为土皇帝就轻易满足了。而且从座谈会里长城董事长魏建军也有意无意地提及到目前的新能源龙头企业特斯拉,并举出真实案例说到从技术上有超越特斯拉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在这次的合作之初,宝马就对另一个合作商华晨进行了完善的安抚措施,并承诺不会影响其华晨集团的国产宝马主线,这一步也让人感到欣喜,可算是完美权衡了三方平等合作关系,值得称赞。这种如此严谨的处事方式,也正是宝马品牌能成为全球范围内汽车品牌巨头的原因之一,加上长城原本就是一个脚踏实地,少说多做的做实业的品牌,所以他们合作的结晶“光束”品牌是非常被看好的,至于能不能把它推向巅峰,我们拭目以待。

     

    这次长城与宝马的合作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说不定还会引领目前我国汽车市场的合资潮流,当然这也有政策推动的因素,其中新能源车积分和油耗积分的双积分政策就是一大诱因。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车企将效仿长城和宝马的合作形式,进行强强联合。特别是在油老虎的代表,像福特,凯迪拉克,克莱斯勒,jeep这些美系品牌。还有像三菱,日产,马自达这些在中国坚持大排量自吸,连涡轮增压都还没运用上的的日系品牌,虽然在双积分政策下,这些品牌不至于全军覆没。但从长远角度来考虑,发展新能源才是品牌自保的长久之计,毕竟节能环保这个范畴,并不仅仅是针对中国这一个单独市场,而是一个全球化的共识。而这次长城与宝马合作就像为他们开辟了新的道路,开放了民营企业合资的渠道,在我看来,抓紧时间在中国这个全球范围内新能源领域最开放和最先进的市场进行布局才是上策。